出国留学最困难的一步在哪里

西装定制新乡店在哪找-西装定制新乡店在哪找

出国留学最困难的一步在哪里

出国留学遇到的困难会有很多,但相信在一段的时间内可以适应过来的。

以下举例一些常见的。:

1、语言障碍。即使语言成绩很好,出去以后还会在听课、交流中有不适应的问题,这是很多出去的人都切身感受过的;

2、生活不习惯问题;

3、气候、饮食、住宿等的不同,都会给你带来不适应;

4、离家后的孤独。刚出去的人,尤其平日对家人很依赖的人,会经常想家;

5、路不熟悉,容易迷路;

6、被歧视(少数)但存在,尤其是年轻人;

7、文化理解不同,差异太大。

出国留学苦在哪里

第一苦:将出国之人,大多兴奋 。此乃常情,但有时此情比常情大为过分。原因种种,兹举公费几例。一是制装之举,出国必制一套昂贵的西装(由 *** 出钱),谓之振国人之风尚,尽管实际上此属不必,却实为兴奋剂;其二是出国之际单位各级领导纷纷话别或送行,比上国内研究生隆重数倍,亦属兴奋之剂;再就是公众舆论,有夸张的羡慕,有过分的祝福,有暗地的嫉妒,有无端的流言,凡此种种,作一个消极的平均,那就是:他将要去住洋楼,坐轿车,得学位,还发大财。些时,谓之兴奋剂已嫌不够,恐怕应称为“翘尾剂”。 第二苦:然而,他们的生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他们确实住洋楼,但是,他们住的是尽量廉价的洋楼,在只住一个人的房间里,他们设法住进两个人,甚至挤进三个人。在不住人的起居室或客厅里,他们也尽量安排住人。为了以这种方法降低平摊在每个人身上的房钱,他们得与房东反复辩解,多次交涉。 他们的衣食,不必多言,都是最最经济实惠的。尽管也有人宣称他从来不买便宜货,但不少人吃鸡(美国最便宜的肉类)吃得发腻,不少人为了一张coupon跑遍大街小巷。 尽管如此,他们之中有几位能进入真正的美国人的生活?在美国这个为有钱人而存在的社会,他们不如黑人,不如其他外国人,他们在生活上处于最底层。 第三苦:一般留学之人,总要想方设法得到某种形式的经济资助,才可能摆脱既玩命学习又要东奔西跑挣钱交学费的艰难处境 。如果资助来自就读学校的教授之手,那么该教授的眼色和神态就成了这些受赐者的第二神经系统所必须迅速反应的重要物件。如果该教授因某种原因而不再“恩赐”,这些可怜的学生就得在系里赶快换香烧,甚至托人向其他教授央告:让我替您干活吧。翻译过来就是:您给我钱吧。即使如此,他们所能得到的也是可怜的一小笔(尽管在不知内情的人的眼中似乎是一大笔)——十足的廉价劳动力。 第四苦:太太的到来,给丈夫极大的帮助和鼓励 。但太太自己也有她们自己的苦恼。尽管在谈及前途之时她们大多会以“上学”作为回答,但实际情况却与这一高雅的回答相去甚远。道理很简单:太太的到来改变或危及了丈夫本来就拮据的经济预算。于是,太太打工就理所应当,势在必行了。 美国的工作确实不是很难找,但能够被打入的几乎都只是美国劳力市场上最低等最廉价的“工种”:餐馆里的招待或清洁工,有钱人家的小孩看管或佣人。同时,雇主的眼色和神态也得是她们这些“劳动者”的第二神经系统所必须迅速反应的重要物件。只有在夜深归来,疲乏地躺在床上的时候,他们才有功夫来想一想:为什么好端端的国家主人不当,偏偏来这里当奴隶?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但琢磨一下,又似乎不是那么显而易见。 第五苦:在访问期满或学业完成之际,在准备全力为祖国作贡献之前,还得解决和处理一些影响颇大的小事 。回国之人往往被视为富翁,手头应该大方自然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亲朋好友不必说,昔日的淡淡相交也不能疏忽漏过。当然在这方面的全面考虑不会是归国者自己愿意花大精力的。较明智的人会自动摘下“富翁”大帽。尽管令人扫兴,自己却会轻松许多。 苦之尾:如果说以前的报道是留学生之“乐”,那么这里的所及则是其“苦”。 然而,这里的“苦”却使他们得到了另一种“乐”。或许这就是苦与乐的辩证关系。但是对于这样的“乐”,不敢以妄语做出浅薄的定义,还是让这种概念作为一种感觉而存在——心照不宣吧!

出国留学在哪里体检

您好,河南省的出国人员均需要在河南省口岸医院参加体检,新乡使不能做留学体检的!

地址:郑州荷香路5号 65951290

班组长最困难的地方在哪

组长最困难的地方就是要去老师那背书或者遇到无理取闹的组员不交作业

太原出国留学体检在哪里

你可以查询你要去的国家的移民局网页或者领馆网页,上面都有清单的

哪里有条件最困难的尼姑庵呢?

辽宁省海城市矛祈镇大悲寺下院道源寺是尼众寺院。你可以先到大悲寺找妙祥大和尚乞请出家,大和尚慈悲众生,一定会满你所愿,到下院出家的.道源寺是最好的尼众寺院,因为那里艰苦才能使你成就菩提道业。赞叹随喜您发心出家的功德!

金甲战士最困难的一集

35 JI

一步一步解决困难的短文50字.

生的道路中往往会遇到种种的困难。有的人选择了绕道而行,而有的人却选择去面对困难、去克服困难。第二个人虽然很难做,可他比第一个人收获却多的多。绕道的人就不会做出伟大的事来,因为一点困难他都不敢面对,了还如何面对人生中更大的困难,那时一选择绕道了要损失很多很多。而去面对、克服困难的人解决了困难,当然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所以他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许多知识。

有次,老师说家庭作业是背书,我一听闷了,我最讨厌背书了。一回到家写完了其他作业立刻跳到床上,慢慢的开始背书了。可是过去了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还是不太熟。我当时急地不想背了,什么也不想地去睡。妈妈看见我这样就陪我一起背,不一会我就背会了。克服了这个困难我也有收获,我知道了怎么背书其实就个成语——持之以恒,这四个字。别的什么也不想,只想着怎么背它,过一会就解决了!

曾有个记者采访一个被美国8所著名大学录取的个姐姐。记者问:“你在实现梦想时遇见困难怎么办?”她回答说:“认准自己要做的事情,把其它事情简化,集中精力,坚持不懈,这样困难也就容易克服了。”记者又问:“你从克服困难中得到了什么?”她:“得到了自信,得到了勇气,同时志向也越来越高远。”这么说一个被美国8所著名大学录取的人,一生中就一直靠克服困难来得到自信、勇气和志向来成功的。所以大家遇到困难就是的得到了次考验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要去面对学习到更多知识。

解决困难也有很多的方法。可以相信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碰到的每一个困难和问题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一定出现过,而且有人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个解决办法找到。或者告诉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往往就是你将要成功的时候。也可以拿起一本名人传记,看看主人公是怎样挺过难关的。解决的方法太多太多。总之,你只要相信一句话“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就可以了。

困难只是一时的,选择绕道将会后悔一生;选择面对将会获得知识。由你们自己决定!

耶稣传福音最困难的地方足哪里?

耶稣传福音最困难的地方是加利利。

为什么呢?加利利是犹太人看着耶稣从小长大的地方,他们不相信耶稣就是犹太人在旧约中所期盼降临的弥赛亚,就连耶稣的兄弟也不信他:

约7:5 因为连他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他。

业务员最困难的事在于哪些?

最困难的是战胜自己!

当你感觉疲惫的时候一定要说服自己,坚持,再坚持、、

一时的 *** 不叫 *** ,持续的 *** 才叫 *** 。

做成之前说什么都没用,做成之后什么都不用说。但是所有的努力的过程只有自己清楚,所有的苦和乐只有自己品味。孤独而辛苦,这时人最容易最做的是---放弃。今天很残酷,明天也很残酷,可是后天很美好,很多人却在了明天晚上。所以很多人不是被别人打倒了,而是被自己打倒了。放弃等于前功尽弃,等于努力白费。

最困难的是战胜自己!

做业务难免遇到冷水,拒绝,甚至讽刺、、、

但是我想请你记住一句话,小树苗都是冷水浇大的。

战胜自己,你将没有困难!加油!

有关创卫的笑话

讲礼貌

甲:人与人之间应该讲礼貌。

乙:讲礼貌非常重要。

甲:礼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感情的“粘结剂”,是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是伸向在困境中人的一只“温暖的手”。

乙:看来还真得讲礼貌。

甲:比如大家清晨第一次见面,一般都要打个招呼:“早上好”!别小看这句:“早上好”,它让人感到心理热乎乎的。

乙:的确如此。

甲:其实相互之间打不打招呼无所谓,谁也不该谁的、不欠谁的。可是,如果没有这句:“早上好”!你会觉得很别扭,不舒服,信吗?

乙:有那么玄乎吗?

甲:不信咱俩当着这么多观众的面,试一试,看你有什么反映,现在开始。

乙:怎么个试法?

甲:很简单,就当你我是早晨第一次见面,你从那边过来,我从这边过来,本来是老熟人,可是,见面后你看看你,我瞅瞅你,谁都不说话。

乙:这太简单了。

甲:来,开始。

(动作:二人相对而行,相互大量对方)

甲:怎么样?有何感受?

乙:你还别说,还真别扭。

甲:心里好受不好受?

乙:当然不好受。你好受啊?

甲:你知道我当时看到你那样有什么感觉?

乙:你的感觉我怎么知道!

甲:就觉得你这个人有病,病得还不轻。

乙:你才有病哪,说啥不好,说有病,真是的。

甲:其实,这礼貌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跟对方打打招呼的问题,它还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当然。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应该尊重他人。

乙:也是,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甲:一个人光有礼貌还远远不够,还得懂得最起码的礼仪。对人有礼貌很重要,但不懂的礼仪照样不行。

乙:这还得有礼仪?

甲: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由金正坤教授讲授的《社交礼仪》就很好,不知道您看过没有?如果没有看过,建议您看看,很有益处。

乙:还真得多学点礼仪。

甲:这礼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不同的民族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乙:看来这礼仪还有这么大学问。

甲:可不是吗,就拿咱们国家来说,那可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差别又很大,所以礼仪也不尽相同,要说世界之大,那么礼仪就更是千差万别了,咱民间也有一句话:十里不同俗。

乙:听您这么一说,还真长学问,您能否给露两手?

甲:听您这么一夸,俺心里挺舒服的,干吗露两手,干脆今天给您,同时当着大家的面露三到四手,您看怎么样?

乙:说他胖还真喘上了,好吧,您就露四到五手吧。

甲:没问题。首先咱从见面打招呼开始,您看这档次行吗?

乙:行,从哪儿开始都成。

甲:不过有时候您得配合一下。

乙:没问题,什么三下四下的,就是五下六下都行,您请好吧您。

甲:有这么好的配角,我得好好的表现一番。

乙:谁是你的配角,臭美吧你。

甲:别罗索了,现在开始。就说这见面的礼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性别都不一样。

乙: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是怎样的?

甲:你问的是古代还是现代?

乙:就问古代吧。

甲:你问的是男人间打招呼还是女人间打招呼?

乙:先问男人间的招呼怎么打。

甲:这很简单,如果两人是朋友或者是平辈之间,就是两人相互抱拳,然后寒暄。如果是辈分不同,下辈要给长辈抱拳作揖,然后寒暄。如果是给父母或者更年长的长辈打招呼,有时还有行跪叩之礼。要是给皇帝那就更讲究了,要行君臣大礼。你会吗?

乙:多少从电视、**上看到过,也多少懂得一点,不好意思。

甲:你也会行“君臣之礼”?那你就给我行个君臣之礼,让大伙评判一下,给你打打分,看你合不合格?

乙:你玩去吧你。

甲:行不行礼没关系的,别气着身子。俺是‘斗你玩’。

乙:那要是女人之间行见面礼,该怎么个行法?

甲:这也很简单,就是相互道个“万福”。就这样(做动作)。

乙:这是古代的,那么近代、现代的你也给学学。

甲: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会说话,什么叫“学学”,确切的说得是“教教”。

乙:教教?你教谁啊?

甲:你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知者为师”。你怎么都给忘了。

乙:好吧,就算你为师,既然这样,今天我得好好的请教一番(自言自语)。

甲:问吧,徒弟,当老师的哪儿有留一手的,都是毫无保留,无私奉献。

乙:老师,近代人和现代人见面怎样打招呼?

甲:你这学生怎么这么笨,你连最起码的见面打招呼都不会,真是没有礼貌。

乙:老师,您的礼貌多,给教教。

甲:好吧,近代的礼仪也做了改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礼仪也不断的变化。作揖改成了握手。特别是女同志,见面问好不再道“万福”,年轻人见了长辈不用再下跪磕头,你想想,现在人们都讲究卫生,像你穿的挺干净、阔气的,要是见了师父我往地上一爬,给磕个响头,一是我过意不去,二是也不卫生,你说是不?

乙:谁给你磕头下跪了。

甲:不光是这礼仪有了变化,就连这寒暄的语言都有变化,特别是在近几年,生活水平提高了,也都讲究文明礼貌了,这礼仪也都成了现代人必修的一门“功课”,出门在外和别人打交道多,应酬多,这礼仪也学了不少。

乙:还真是这么回事。

甲:这寒暄的语言也是变化很大。

乙:六七十年代见面都说什么?

甲:那时候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一般人们见面都是先问句“你吃饭了吗”?简称“你吃了吗?”

乙:干吗问这个,问点别的不行吗?

甲:大家都这样,那时吃饭是第一问题,都把能吃上饭作为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有的地方就更有趣了,不论一年四季,大伙到吃饭的时候都在门外,男女老少都端着碗在外面,先不管碗里承的是啥“好东西”,好让别人看到,至少说明我家今天有饭吃,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更是一种炫耀。

乙:多不卫生啊!那该怎样回答。

甲:一般都回答“吃了”,不管肚子饿不饿,饭吃没吃,先回答了再说。然后反问一句“你吃了吗?”,要是回答“没有”,很可能说明你们家没有米下锅,说不定连个媳妇都娶不到。

乙:看来,这见面的寒暄语还有时代的烙印。

甲:就这句“你吃了吗”?还没少出了笑话。

乙:是吗,讲个听听。

甲:有一次,我刚从厕所出来,正好过来一个同事,他也是上厕所,他第一就问“你吃了吗”?

乙:你怎么回答?

甲:我当然回答“吃了”,于是我就问他一句“你吃了吗?”

乙:他怎么回答?

甲:“还没有,一会吃”。

乙:多尴尬,就没有别的话题。

甲:那时候就这样,上了年岁的同志可能还记得。

乙:老师,外国人见面都是行什么礼?请指教。

甲:要说国外吗,那外国也太多了,今天就不给你一一讲述了,就拣几个比较典型的,像欧洲、非洲什么的简单的向你传授传授,这学费吗,今天你就不用交了,算是免费的,不过下不为例。

乙:想得美,有钱谁向你讨教。

甲:比如欧洲,男士们见面一般是相互拥抱或者是握手。

乙:他们见面也问“你吃了吗?”这句话吗?

甲:人家不这样问,一般都是用HI或Hello打招呼,见面一般都是谈论天气。要是见到老人中国人出于对老人的尊重,一般好问“您老人家今年高寿了?”

乙:就是问年龄。

甲:咱中国的老人会很高兴的告诉你他(她)的年龄。但是在国外这样是不礼貌的,特别是对年纪比较大的女同志,这是不礼貌的,她会很生气。像什么:你在哪儿发财啊?工资多少啊?都不能问。

乙:那么该怎么问?

甲:你夸她,她会很高兴。

乙:怎么夸?比如我见到一位老态龙钟的女同志。

甲:外国人一般不称“同志”,一般称女士。

乙:我这样说惯了。

甲:你这样说:“您看上去真年轻,您真漂亮”。她会说“谢谢!”

乙:这样说在咱中国也肯定能行。

甲:你错了,比如你在路上见到一个很漂亮的女同志,你想和她搭话,说:“你真漂亮”。

乙:她会很高兴。

甲:她会说你“流氓”。

乙:怎么骂人啊。

甲:说你流氓是看得起你,这女同志要是一上火,把你扭到派出所,你吃不了就得兜着走,要是遇到她的男朋友或者老公,你就更倒霉了。

乙:看来,这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差别还真大。

甲:那当然了,咱们见面,多数都是面带微笑,热情打招呼,不过到非洲有个部落,第一次见面,欢迎你,向你打招呼先哭。

乙:这别不别扭。

甲:你为了对主人的欢迎表示高兴,你也得哭两句。如果你哭不出来,说明你没有真心。

乙:这风俗差别这么大。

甲:可不是吗。多数朋友或同事见面都是握手或拥抱,你到法国,法国你知道吗?

乙:法国谁不知道。

甲:到法国你要是见到你朋友的太太或**,你知道行什么礼吗?

乙:那还用说吗,当然是拥抱,谁不想拥抱啊,你说是不是啊,同志们。

甲:错了。你得行吻手礼。

乙:吻手礼?就是用我的鼻子去闻闻太太或者**的手?

甲:不对,就是用你的嘴,亲自吻―――,吻就是亲的意思,就是用你的嘴亲一下对方的手,以表示尊重对方。

乙:这,我可不干。用我的嘴吻她的手,她要是刚化完妆倒是还勉强可以,她要是刚从厕所出来我怎么办?

甲:算你倒霉。

乙:那我可就惨了。

甲:你这人怎么这么小气,连女人的手都不敢吻,真不像男子汉。

乙:你像男子汉,你吻过?

甲:我吻过是不可能的。

乙:就是嘛,叫你,你也不干。知道的是行“吻手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刷流氓。

甲:这还算文明的,有的礼仪你根本就接受不了,不过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毕竟入乡随俗吗。

乙:看来要到一个新的地方,得先学习人家的习俗,不然,会闹出笑话。

甲:咱还是说国外,非洲有的地方,见面礼很特别。

乙:怎么个特别法?

甲:见到客人们来了,不是先上茶,而是先往客人身上抹泥巴。看你穿得西服洋装,等你一到,不一会,再看你,就认不出来了,整个一“雕塑”。如果这样(做动作)像个“思想者”。

乙:这是欢迎吗,整个就是欺负客人。

甲:你说错了,人家这可是最隆重的礼节,你得接受,据说当地有一种病,这泥巴会防止客人得上这种病。

乙:要这么说,还真得多往身上抹点泥巴,能治病嘛。

甲:咱这说的是国外,就咱国家也是差别很大。就是同一个地区的差别也很大。

乙:有这么严重吗?

甲:好吧,我现在考考你。

乙:你问啊,随便。

甲:出师了?

乙:你这是说的啥话,怎么叫“出师”?

甲:我问你,咱们汉族人最喜欢什么颜色?

乙:当然是大红大绿啊,它象征着吉庆祥和。

甲:如果有人给你一条雪白雪白的白布,让你挂再脖子上,你干还是不干?请回答。

乙:不干。绝对不干。

甲:干,绝对得干。

乙:不干,坚决不干。

甲:看来你还是孤陋寡闻,还得好好学习。我告诉你,这不叫“白布”,这叫“哈达”,是一位藏族的姑娘为了表达你们之间的友谊还有那个送给你的,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那个,白色其实就象征着纯洁和友谊。

乙:看来我得考虑考虑。

甲:这是藏族同胞的礼仪,而且是最高的礼仪。

乙:看来,还真的不能以自己的好恶,而伤了兄弟民族同胞之间的感情,得接受。

甲:就说同一地区的风俗和礼节也大不一样,我就吃过这方面的亏。

乙:你这么聪明的人还吃过亏?

甲:这你就不懂了,再聪明的猎人也有失手的时候。

乙:请问阁下,是在啥时候失手的?

甲:说起来怕在座的各位笑话,这失手的不是别人,正是陛下我和我的媳妇。

乙:怎么你和你媳妇之间还有礼节,看来怕媳妇不光我。你都是给嫂夫人行什么大礼?

甲:去,我给她行礼?此话诧异。你怎么不会说话啊,你。

乙:你不是说在夫人面前失礼了吗?

甲:我也是过来人了,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了。我的媳妇和我都是同一个地区的,不过不是恋爱的,是那种媒妁之言。就是因为风俗不同,我差点和她离婚。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何止是离婚,我甚至想和她大―――――。

乙:啥事啊?怎么没有听您说过。

甲:今天,我也豁出去了,反正这事情也不怪我,我就给大家讲讲听听,让大家评评理,是怪我,还是怪我媳妇。事情是这样的,到我们那儿有个风俗,刚过媒的媳妇到春节过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二,要和新丈夫回娘家。

乙:废话,这丈夫还有新旧。

甲:对丈夫来说,也是第一次到岳父家去,也叫给岳父、岳母拜年。

乙:这有啥奇怪的,我们那儿也是。

甲:我为了这一天,我是盼啊盼,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可是没想到,就是这一天,我差点和我的可爱的妻子离婚。(说话时,语气沉重,最好带点哭腔)

乙:有啥事情,快说啊。

甲:到了正月初二的这天。我和我的娘子,早早的准备好礼物,我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最好带点动作),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清楚的记得那天,刚刚下过雪,地上到处都是刚刚融化的雪水,我们那儿有个习惯,到这天人们都要到街上看“新女婿”,我自己觉得长得不错,心想,看就看吗,反正我长得虽说没有刘德华那么帅,但是,我还没有长得像潘长江那么丑。既然到了这个份上也没法不让人家看。

乙:到底怎么啦?

甲:等我在众目睽睽下走过时,听到不少的赞美声,都说我长得帅,还有不少大姑娘在夸我(做出害羞的动作)。

乙:别做美梦了。

甲:突然,从路边窜出几个大汉,我一看高兴了,是我的小舅子和他的几个堂兄弟,我以为是来迎我的,可是还每等我和他们打招呼,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把我打到在地,你说刚下完雪,地上到处都是泥水,你们也该找块没有泥水的地儿。等我反应过来,只听的满街上都是笑声。再看我满身都是泥,我那个气呀,就甭提了。

乙:这是为什么?他们不喜欢你?

甲:这是当地的习俗,就是新女婿第一次走丈母娘家,小舅子和姐夫必须用摔跤来欢迎,我媳妇也没告诉我,好让我有个思想准备啊,早知到就不穿好衣服,弄个破烂穿穿。

乙:你赶紧走啊,

甲:你说得好听,我走得动吗,小舅子让我走吗,没有走几步,又被他们放到了,等我走到我岳父家,简直就是泥巴人一样。

乙:这是什么礼节?

甲:就为这,我非得和我媳妇离婚,后来才知道,这是对新人的最好的礼节。

乙:那你生什么气啊?你看人家对你多热情啊!

甲:我媳妇该早告诉我一声,你说是吗。我好有个思想准备啊。

乙:看来这礼节还有这么多讲究。要是没有思想准备还给吓不轻。

甲:可不是吗。到过云南的朋友都知道,云南有一习俗,“泼水节”。要是一姑娘看好一位小伙,为了表达友谊和爱情,就往身上泼水,这可能是与云南的气候有关,因为那儿热,不用担心客人会感冒。

乙:这个礼节好,特别是对那些不好洗澡的人来说。

甲:好不好那是人家少数民族的礼节,风俗习惯嘛。不过这礼节要是用到哈尔滨,恐怕就不行,特别是冬天。

乙:那不照样吗。

甲:照样?

乙:那当然,人家的习惯吗。

甲:假如你,在哈尔滨,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犀利的北风刮个不停,你西装革履的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

乙:慢,我怎么越听我越像来自北方的一只狼。

甲:狼不狼的咱先不管,突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在你的面前。

乙:看来我要交桃花运了。

甲:姑娘被你在迷人的小伙子给迷住了。姑娘为了表达一下那个,从家里弄来一桶凉水。

乙:废话,用开水那是退鸡。

甲:往你头上这么一浇。

乙:感觉好舒服奥。

甲:再看你。

乙:两眼直直的盯着姑娘。

甲:现在你已经不像你了。

乙:像什么?

甲:整个一根冰棍。

老公:"老婆,不好了,咱家闹鬼了!!我刚才上卫生间,刚把门打开灯自己就亮了,还有一股阴风冷嗖嗖的吹过来!!"

老婆一把掌抽过去,喝道:"你个酒鬼!!!,你已经是第三次在咱家的冰箱里散尿了!!……"